《跨文化交际》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 《跨文化交际》
英文名称: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授课语言: 英语
学分学时数:2学分 共32学时
适用对象: 非英语专业本科生
二、课程性质和目的
本课程作为大学英语学习的拓展课程,供较高水平的英语学习者选修。
实现跨文化交际是英语学习目标之一。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跨文化交流与合作中产生的误解,带领学生从跨文化交际理论视角审视问题、分析问题,并辅以大量跨文化交际实践案例,帮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发现问题,认识交际误区,探讨分析误解产生根源,提供理论和实践共同指导下合理可信的解决方法,从而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教学中,通过介绍不同文化的特点和交际特征提高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通过分析文化冲突产生的原因帮助学生了解东西方不同的社会文化习俗和价值观念,解决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因文化差异产生的种种困惑,逐步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国际文化环境。
三、教学内容
第一章 导论 (理论讲授,2学时)
【Chapter 1 An Introduction to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了解文化(culture)的概念,熟悉跨文化交际(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概念、历史以及其作为一门完整学科的发展史。
讲授内容:
1. 文化的定义和理解
2. 跨文化交际的概念、学科性质以及发展史
重点:跨文化交际的概念
难点:对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的理解
第二章 日常言语交际 (理论讲授+案例分析, 4 学时)
【Chapter 2 Daily Verbal Communication】
通过案例分析了解中西方文化中姓名、称谓、赞扬以及回应、感谢、道歉、收受礼物、餐桌礼仪、言语禁忌等差异。
讲授内容:
1. Names and Titles 名字和称谓
2. Compliments and Compliment Responses 赞扬及其回应
3. Gratitude and Apology 感谢和道歉
4. Giving and Receiving Gifts 收受礼物
5. Differences concerning Table Manners 餐桌礼仪
6. Different Attitudes towards Privacy 隐私 &Conversational Taboos 言语禁忌
重难点:中西方人对待隐私的不同态度以及西方文化中的言语禁忌
第三章 语言中的文化内涵 (理论讲授+案例分析,4学时)
【Chapter 3 Cultural Connotation in Language】
了解言语交际中语言与文化的紧密关系,了解文化内涵及其三大分类以及文化在谚语里的体
现。
讲授内容:
1. Language and Culture 语言与文化
2. Cultural Connotation 文化内涵
3. Categories of Cultural Connotation 文化内涵的分类
4. Cultural Reflections on Proverbs 文化在谚语里的体现
重点:文化内涵的意义和分类
难点:文化内涵在不同语言文化上是如何体现出来的。
第四章 非言语交际 (理论讲授+案例分析,4学时)
【Chapter 4 Non-verbal Communication】
了解非言语交际的定义和分类,以及跨文化交流中的非言语交流
讲授内容:
1. Definition of non-verbal communication (NVC) 非言语交流的定义
2. Classifications of NVC 非言语交流的分类
3. Cross-Cultural Differences in NVC跨文化交流中的非言语交流
重、难点:跨文化交流中的非言语交流
第五章 文化价值观(一) (理论讲授+案例分析, 4学时)
【Chapter 6 Cultural Value Orientations: Kluckhohm and Strodtbeck’s Model】
了解价值观的定义、中西文化价值观的差异,根据Kluckhohn & Strodtbeck学习掌握中西文化差异的深层原因和表现。
讲授内容:
1. What is value? (价值观的定义)
2. Kluckhohn and Strodtbeck’s Model (文化价值观模式:human nature, relationship
between humans and nature, relationship between humans, activity orientation, sense of
time)
重、难点:relationship between humans, individualism-collectivism
第六章 文化价值观(二) (理论讲授+案例分析, 6学时)
【Chapter 7 Cultural Value Orientations: Hofstede’s Cultural Dimension】
进一步了解熟悉中西文化价值观的差异,根据Hofstede的文化维度模式学习掌握中西文化差异的深层原因和表现。
讲授内容:
1. Individualism vs. Collectivism
2. Power Distance
3. Uncertainty Avoidance
4. Masculinity VS Femininity
重、难点: power distance, uncertainty avoidance
第七章 文化价值观(三) (理论讲授+案例分析, 4学时)
【Chapter 8 Cultural Value Orientations: Hall’s Culture Context Model】
进一步了解熟悉中西文化价值观的差异,了解高语境文化和低语境文化的差异及其对跨文化交流的影响。
讲授内容:
1. Context in communication (high-context and low-context cultures)
2. Direct vs indirect communication
3. The concept of face
重、难点: high-context and low-context cultures
第八章 跨文化交际障碍与桥梁 (理论讲授+案例分析+学生展示, 4学时)
【Chapter 9 Barriers and Bridges】
理解跨文化交际的障碍,明析文化冲击的原因及表现,克服文化障碍,从而提高学生异文化适应及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讲授内容:
1. Barriers to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2. Culture shock and adaptation
3. More about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4. Tips for Successful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重点:culture shock and adaptation
难点:ethnocentrism, stereotypes, intercultural competence
四、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
1、教学重点
作为大学英语的拓展课程,《跨文化交际》的教学重点是:借助学生已有英语语言优势,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跨文化交际策略、跨文化语用能力和跨文化语言知识,多角度全方位
地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重点课程教学内容包括:跨文化交际理论、东西方文化价值观、东西方社会文化习俗差异、跨文化交流中日常言语和非言语的交际技巧等。
2、教学难点
本课程的难点在于跨文化交际理论教学和文化价值观差异学习。跨文化交际理论抽象且深奥,要求学生具有较高英语水平。案例学习和文化价值观差异对比,对非英语专业学生来说,也是不小的挑战: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和对比,需用英语描述观察结果,阐述个人观点。另外,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有不同的价值观念,然而这不同的价值观念却不是绝对的,也就是说,并不是来自同一文化背景的人们都有相同的价值观念。因此,本课程教学的另一个难点就是如何用简单明了的英语使学生较好的领悟东西方文化价值观念的差异,并能够用这些价值观念的差异分析解释跨文化交际中各类文化冲突现象,同时也要让学生意识到这些价值观念的差异只是相对的,不应该绝对化。
3、针对课程难点的解决措施
为了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难点,我们采取了一系列的应对教学策略:
1) 设置课前的课堂展现(presentation)环节
安排学生在课前对教学难点进行预习,并查阅资料,按照自己的理解并结合自己的亲
身经历或者引用案例对知识点进行分析,最后制作PPT在课前展现。课堂展现的形式还
可以视频形式,学生通过对知识点的理解,设置故事发生的背景和情节(跨文化交际),
表演出来并制作成视频以展现知识点。
2) 案例教学
为了让学生更好理解东西方文化在各个方面的差异,讲到相关概念和差异时,教师
用贴近学生生活的例子、跨文化交际中的实际案例、或是电影中比较贴切的片段来具
体诠释这些概念以及差异。为此,我们专门建立了案例库和视频资源库。
3) 教学与实践相结合
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文化差异以及应用所学的跨文化交际知识和技巧,我们鼓励并要
求学生走出课堂与他们遇到的外国朋友交流,鼓励学生参加广交会和外国参展商进行
交流,然后把自己的体会总结出来和全班同学汇报分享,再由教师与学生共同点评,
实践的过程可能很不容易,但是分享的成果却很丰硕。这种方法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
积极性,而且对所学知识活学活用于实际交流活动中,加强巩固了所学知识。
五、考核方式
本课程考核方式分平时测试和期末测试两部分。平时测试成绩来自学生的课前课堂展
示以及学生在经历跨文化交流之后的经验总结和分享 (实践部分)。 期末考试采用闭卷
笔试形式,主要检测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践案例分析
能力。
六、教材与主要参考书目
Doing Culture –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Linell Davis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10
Encounters with Westerners Don Snow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10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顾曰国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0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A Practical Coursebook 胡超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13
Communication Between Cultures Larry A. Samovar, Richard E. Porter, Lisa A. Stefani Larry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跨文化交际视听说》(《大学英语选修课/学科课程系列教材》项目组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跨文化交际学概论》 胡文仲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9
《跨文化交际案例分析》廖华英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2010
《外国文化与跨文化交际》樊葳葳 陈俊森 钟华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8
《跨文化交际学:理论与实践》林大津 谢朝群 福建人民出版社 2005